新 书 介 绍 |
书号:Q0418-A
分类号:221.81
ISBN:978-986-6059-66-7
开本:25开(平装)
页数:432页
定价:480元(新书八折优惠384元,至2022年6月25日止)
出版日期:2021年5月
洽询电话:(02)2396-0337
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公司
内容简介:
追随佛陀行道足迹,领会真实的佛义--
★以裁接化约方式,深入《阿含经》文本
★以平实亲切文字,偕读者深解、消化原始佛义
★跨越佛法大小乘义理分野,并肩同行
读《阿含经》,是踩着肉身佛陀的足迹,犹如随侍在侧的阿难及诸佛弟子,不曲真实的佛义,接力迈向每一个人类世代,展现自性光辉的一份幸福。特别是当今学大乘者,读好阿含,将更感精神抖擞,意怀宁远。
作者周勋男先生深入经藏,以他丰厚的学养,平易信实之笔,顺入阿含如深密丛林的全程文本,巧妙裁接,约化厘出其中每一件佛所说法的情节分脉及事理主轴,客观地托显法义与相关佛法正见背景知识,更于重要转折处轻扣其节,言省而意足。
书名:南怀瑾讲述修定、学佛与人生
作者:南怀瑾
书号:Q7412
分类号:226.6
ISBN:978-986-6059-59-9
开本:25开(平装)
页数:328页
定价:360元(新书八折优惠288元,至11月25日止)
出版日期:2021年10月
洽询电话:(02)2396-0337
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公司
内容简介:
南怀瑾先生一生讲学著作不辍,所讲内容贯通儒释道三家,其讲学纪录及所著书稿,陆续由老古文化汇编成册,亦还有许多曾刊登于《十方》等杂志的精采短篇文章尚未编录。
本书以「修定、学佛与人生」为主题,编录南怀瑾先生在1970至1985年间于《十方月刊》等杂志发表过的文章与讲记,内容包括南师讲解修定与念佛的方法、阐述佛教大爱精神与世俗观念结合的现况、答复学生因学佛引伸的人生问题等等。
南师说法方便应机,出入各宗,谈禅而不限于禅,说理而兼顾实修。无论是讲演纪录或是往来询答,在亲切平实的语气间,仍不时可见智慧火花迸现,尽显南师一贯风格。
书名:准提修证禅观记
作者:释首愚
CIP:225.7(类别:佛教修持)
ISBN:978-986-6059-49-0
尺寸:25开(210*148mm)
定价:NT$480元(2021年3月20日前八折优惠)
出版日期:2021.2.8
出版: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
洽询电话:(02)2396-0337
内容简介:
本书收录首愚法师于三十六次禅关经验中之个人身心修行体悟,并附录多篇与佛法修证事理相关之文稿。
作者简介:
首愚法师,出家法号从智,青年披剃,由佛入禅。倡建十方禅林,领众共修,在佛法上通宗通教,并深得南怀瑾先生慈引回护;其僧涯数十余载,于台湾、大陆两地曾多次闭关,专修般舟三昧、禅行和准提密法。
书名:南怀瑾大学问
作者:魏承思
书号:Q0709
分类号:783.3886
ISBN:978-986-6059-30-8
定价:NT$560元
出版日期:2020年6月
洽询电话:(02)2396-0337
书名:南普陀禅关记
作者:释首愚
书号:Q2031
分类号:225.7
ISBN:978-986-6059-22-3
定价:NT$280元
出版日期:2019年7月
洽询电话:(02)2396-0337
观想一念成功专一了,净土现前,往生佛国,这样修行所谓一通一切,一通百通,一成就、百成就,百千三昧尽在其中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准提法是一门古法,亘古相传,属于密法里的「别部」(别传)。「七俱胝佛母准提法」可以译之为:七俱胝的佛,依靠一个根本母法而成佛的准提法门。南师具备密宗上师资格,多年来皆采取讲授而不传法的方式讲学,唯独只有准提法门,曾多次举办灌顶法会,亲领专修。本书收录一九八四年底,南师于十方禅林带领准提专修法会的完整开示记录,以及南师其他与准提法相关之讲记。南师口吻跃然纸上,时而提点棒喝,时而殷切叮咛,字字句句无不深刻动人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南怀瑾先生指点学僧闭关之珍贵历史记录- 般舟禅关日记(下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首愚法师出家法号从智,民国六十五年暑假,专程至台北东西精华协会南怀瑾老师办公室,请教闭般舟三昧关之理事,得益之后,陆续于同净兰若、佛光精舍等处共闭三次般舟关。其后又分别于民国六十七年寒假及暑假其间,闭第四次与第五次般舟关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般舟禅关日记(上册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首愚法师出家法号从智,民国六十五年暑假,专程至台北东西精华协会南怀瑾老师办公室,请教闭般舟三昧关之理事,得益之后,陆续于同净兰若、佛光精舍等处共闭三次般舟关。其后又分别于民国六十七年寒假及暑假其间,闭第四次与第五次般舟关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世尊拈花时,迦叶为何微笑?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「禅」以佛学做基础,可是并不是佛教,它离开了宗教的形式,脱掉了宗教的外衣,也摆脱了神秘的观念。真正佛学的精华,与中华文化儒家、道家的精华融汇,抉其英、咀其华,去其糟粕,脱颖而出,慧心独运而能风流千古的,便是「禅宗」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世尊拈花时,迦叶为何微笑?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「禅」以佛学做基础,可是并不是佛教,它离开了宗教的形式,脱掉了宗教的外衣,也摆脱了神秘的观念。真正佛学的精华,与中华文化儒家丶道家的精华融汇,抉其英丶咀其华,去其糟粕,脱颖而出,慧心独运而能风流千古的,便是「禅宗 怀师在此《禅学讲座》中,以其深厚学养,娓娓道来,并随听众的反应适时变化,而有天女散花之感。书中的主旋律是导读《指月录》,以了解宝志禅师代表的中国禅与西来的达摩禅合流以後,禅宗发展为临济丶沩仰丶曹洞丶云门丶法眼等五宗派的历史中,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。更重要的是,讲述诸禅师的悟道因缘与修证方法,以助学人在了解不同的方法後,在参禅工夫方面,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,好好用功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不老古系列--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教育最高的目的,是彻底认知人性的问题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不老古系列--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南怀瑾先生虽常谦称不居师位,却一生诲人不倦;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「宗镜录讲略(五)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《宗镜录》为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。作者永明延寿禅师生于唐末五代,为禅门法眼宗第三代法嗣。他有见于当时禅宗徒众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种种流弊及诤论,乃邀集天台、贤首、慈恩三宗知法比丘,互相问难,自己则以禅宗心要加以折衷,着成此书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「宗镜录讲略(四)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《宗镜录》为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。作者永明延寿禅师生于唐末五代,为禅门法眼宗第三代法嗣。他有见于当时禅宗徒众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种种流弊及诤论,乃邀集天台、贤首、慈恩三宗知法比丘,互相问难,自己则以禅宗心要加以折衷,着成此书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「宗镜录讲略(三)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《宗镜录》为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。作者永明延寿禅师生于唐末五代,为禅门法眼宗第三代法嗣。他有见于当时禅宗徒众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种种流弊及诤论,乃邀集天台、贤首、慈恩三宗知法比丘,互相问难,自己则以禅宗心要加以折衷,着成此书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「宗镜录讲略(二)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《宗镜录》为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。作者永明延寿禅师生于唐末五代,为禅门法眼宗第三代法嗣。他有见于当时禅宗徒众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种种流弊及诤论,乃邀集天台、贤首、慈恩三宗知法比丘,互相问难,自己则以禅宗心要加以折衷,着成此书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「宗镜录讲略(一)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《宗鏡錄》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。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,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。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種種流弊及諍論,乃邀集天台、賢首、慈恩三宗知法比丘,互相問難,自己則以禪宗心要加以折衷,著成此書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「孟子与万章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文案: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「孟子与离娄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文案: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「瑜伽师地论-声闻地讲录(下册)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文案: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「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(上册)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文案: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玄奘大师重要经典精华诠解 避免修持路上误入岐途
「瑜伽师地论-声闻地讲录(上册)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文案: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从情、法、理角度看两岸简繁体字
「汉字沿革之研究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汉字,是传达汉民族思想念及汉族语言的书面符号,也是华夏传统文化的载体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《孟子旁通》续作 一探亚圣崇高理想
「孟子与公孙丑」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《孟子》这本书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。孟子生于战国时代,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,始终为人伦正义,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。所以在《孟子》书中所记述的,不仅是为政的原理准则,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养的基本。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十 月 新 書 |
||||||||||||||||||||
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<上集>
|
||||||||||||||||||||
书号:Q7516-A ISBN:957-2070-38-X 定价:97元 洽询电话:02- 2703- 5592 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|
||||||||||||||||||||
|
每一世代的中国人都读过论语。
|
西方文化导读 四 西西方文化导读—E 世代另类英文学习法
|
不老古系列-中国人生智能 (二) 人的内心,随时有矛盾乱流,理性和情绪始终在心中斗争着、内战着。这种「自讼」的状况,是随生命并存,永无停止,如果能修养到「心兵」不动,自心的天下就太平了。
|
南怀瑾全集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南先生学问人生的全貌,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【南怀瑾全集】。全集收入了先生迄今为止所著的三十种著作,以及与先生有关的附集四种,合并为二十七册;全集按出版时间顺序编排,今后先生的新作亦按出版时间续入此集,印刷装帧均同本次出版之规格。 |
第 一 册 | 禅海蠡测
一九五五年八月初版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 一九六二年七月初版 |
第 二 册 | 楞严大义今释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初版 |
第 三 册 | 楞伽大义今释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初版 |
第 四 册 | 禅与道概论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初版 |
第 五 册 | 维摩精舍丛书 一九七○年八月初版 |
第 六 册 |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
一九七三年四月初版 禅话 一九七三年九月初版 |
第 七 册 | 习禅录像 一九七六年一月初版 |
第 八 册 | 论语别裁(上) 一九七六年五月初版 |
第 九 册 | 论语别裁(下) 一九七六年五月初版 |
第 十 册 | 新旧的一代
一九七七年九月初版 定慧初修 一九八三年十月初版 |
第 十一 册 | 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(合编)
一九八四年三月初版 历史的经验(一) 一九八五年六月初版 |
第 十二 册 | 孟子旁通 一九八四年六月初版 |
第 十三 册 | 道家、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一九八五年六月初版 |
第 十四 册 | 中国文化泛言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初版 |
第 十五 册 |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
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初版 禅观正脉研究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初版 |
第 十六 册 | 老子他说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版 |
第 十七 册 | 易经杂说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版 |
第 十八 册 |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
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版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版 金粟轩纪年诗(初集)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版 |
第 十九 册 | 如何修证佛法 一九八九年八月初版 |
第 二十 册 | 易经系传别讲 一九九一年四月初版 |
第二十一册 | 圆觉经略说 一九九二年七月初版 |
第二十二册 | 金刚经说甚么 一九九二年八月初版 |
第二十三册 | 药师经的济世观 一九九五年六月初版 |
第二十四册 | 原本大学微言 一九九八年三月初版 |
附 集 一 | 参禅日记(初集) 一九八○年七月初版 |
附 集 二 | 参禅日记(续集) 一九八三年七月初版 |
附 集 三 | 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
一九八五年六月初版 佛法禅修参行 神仙道学旨要 一九八八年七月初版 |
茶熏是古代养生治病的一种方法,它是熏洗法中的一种。
|
西方文化导读 三 西西方文化导读—E 世代另类英文学习法
|